【大學推甄專家論壇】大學教授想要什麼樣的學生?(一)

 

1.重視「個人與大學科系配適程度」

有別於考試分發機制,甄選入學機制強調的不僅是學科能力測驗的成績表現 (約佔40%-50%),更是強調的是同學們所繳交的書面審查資料與面試表現 (約佔50%-60%)。可見在甄試入學機制中,並非強調同學的學科能力表現,而是更加重視同學的「個人與大學科系配適程度」(Individual-Department Fit)。誠如國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系主任王儷玲教授提到:「以本系大學部來說,申請入學的學測成績只佔整體的40%,其他都由書面審查(10%)與口試(50%)決定。」

 

2. 學測成績只是選才標準之一

然而,多數同學花了近「兩年半」的時間來準備50%的學科能力測驗,卻僅花了「兩星期」來準備另外50%的書審資料。更有很多同學認為學科能力測驗分數高就會錄取,但事實上可能不是如此。學科能力測驗(簡稱「學測」) 設計目的在評量考生是否具有接受大學教育的基本學科能力,只是大學校系初步篩選學生的門檻。東海大學餐旅管理學系丁冰和教授指出:「學測成績高不代表你的書審成績就好。有些成績高的學生書面審查資料,讀起來感覺很馬虎隨便...這樣我們不可能把成績打高。」這點可能是只在乎自己學科測驗高,而相對不在乎書審與口試的同學值得去反思的地方。

 

3. 付出真誠的書審資料才能感動教授

準備心態很重要!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林金賢教授說道:「現在的高中生都丟給一些廠商做出過度美化的東西,這樣書審很難打分數,因為沒辦法知道那是不是同學自己做的。」可見,同學們投入書審製作的用心程度,將會反應在另外的50%成績上。如果能夠用自己的話、用自己的方式來詮釋自己,那麼將會讓審查教授們感受到「真實感」。如何讓教授們可以打從心中去認識你、感受你、認同你,才是同學們製作書審資料時最重要的準備態度。

 

(1)呈現「閱讀者導向」的書審資料

「書面資料你要從老師的角度去看」靜宜大學管理學院院長詹秋貴教授說道,就如同企業在應徵員工一樣,你要站在老闆的角度而不是員工的角度,「這樣的角色互換是很重要的!」所以,同學們在製作資料的時候先思考一下,這份資料是提供給誰看的? 不是高中學校老師,也不是輔導室教你撰寫的老師,而是「欲報考大學科系之評審教授」。書審資料若是用心製作,透過細膩描繪生命過程中的精彩紀錄,將可以使評審教授融入同學的生活和經歷,讓教授們知道你是誰,你的故事,你對人生的想法,以及為什麼要報考某個科系。不要再使用「Ctrl+C (複製) 和Ctrl+V (貼上)」剪剪貼貼教授不想看的東西,一定要以閱讀者導向來編寫自己的書審資料。

資料來源:學習無止盡,甄戰大未來

延伸閱讀:大學教授想要什麼樣的學生?(二)

 

如果同學對研究所推甄有任何問題

歡迎報名【大學推甄】你不可不知的入學策略大公開

參加講座還會免費送你推甄秘笈

數量有限,報名要快ㄟ

arrow
arrow

    愛‧推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